
13项创新获国家认可 东湖高新多措并举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
长江网记者熊展平 通讯员彭浩
“202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市50%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市约50%,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占全市70%。”10月11日,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中当好龙头”专场举行,东湖高新区自贸改革创新局副局长陈宇用一组数据展示光谷成为武汉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陈宇表示,东湖高新区加快推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东湖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高质量发展,有效助力武汉开放型经济发展。
东湖高新区自贸改革创新局副局长陈宇在“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中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上作报告。记者彭年 摄
制度创新,13项成果获国家认可
在武汉自贸片区,有诸多全国率先之举。
陈宇表示,武汉自贸片区2017年挂牌以来,累计有13项制度创新成果获得国家认可,141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在全国率先开展“先出区、后报关”“先放行、后改单”“保证金单证电子化”等通关便利化改革,进口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至15小时以内。
全国首推保税物流货物触发申报,上线“即进即出申报”功能模块实现单据自动生成、自动按序申报,录入环节从6—8次减少到1次。
坚持发挥好自贸区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建成全省首个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设立武汉片区移民事务服务专窗,服务企业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数量居全市第一。
东湖高新区自贸改革创新局副局长陈宇在“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中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上作报告。记者彭年 摄
叠加优势,174家高企扎根东湖综保区
在2024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东湖综保区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及中部地区“双A类”综保区。
陈宇介绍,综保区内现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74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海关备案企业645家。
其中,在上游关键材料领域,引进先导稀材等化合物半导体重点企业。在中游光芯片领域,光迅科技入选中国科技企业50强。在下游终端领域,抢抓外贸“新三样”出海机遇,布局京山轻机等新能源项目。
东湖综保区打造了全国首个网状驳运型航空前置货站——武汉光谷超级物流中心,将国际口岸服务从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跑道前移至光谷产业腹地。还建设了湖北省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仓及监管分中心,组建光谷自贸供应链、长江光电子供应链、花湖空港国际供应链等专业平台。
“这些举措,有效畅通高水平开放通道,补齐口岸功能短板。”陈宇说。
“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中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现场。记者彭年 摄
多措并举,跨境电商连续两年快速增长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连续两年快速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陈宇说,东湖高新区探索形成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线下自提、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无人机直达配送等一批创新,构建了“靶向招商+服务赋能+品牌活动”跨境电商发展模式。
实施靶向招商,东湖高新区成功引进沃尔玛、亚马逊、敦煌网落地光谷,带动华工激光、宁美国度等企业“触电上网”开拓海外市场。
“我们还在创新服务机制上下功夫,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综合服务体系。”陈宇介绍,线上建设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线下依托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建立综合服务中心,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外贸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