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充电储能72万度,“武汉建造”零误差吊装“高原最大充电宝”
武汉热线wuhanews9月19日讯广袤无垠的平坦草原上,大片光伏板吸收阳光、转化电能,一座大型储能电站正在将“绿电”储存起来。这里是在汉央企、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承建的青海省海南州180兆瓦/720兆瓦时电源侧电化学储能项目,近期正式投用。
海南州储能项目坐落于辽阔草原上,能储存一旁光伏发电设备发出的电能。 通讯员刘韵奇 供图
“这是青藏高原建成投用的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参与建设很有成就感!”电话中,身在项目工地的海南州储能项目负责人吕阳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该项目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境内,是青豫直流电网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也是青豫直流光伏电站的配套项目。项目主要作用是将光伏电站发电峰值时段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于低谷时段回补电网,以起到削峰填谷、平衡电网的作用。其4小时最大贮电容量可达72万度电,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87吨,减排二氧化碳195吨,堪称“高原最大充电宝”。
从航拍照片中,记者看到,这个项目坐落于辽阔草原上,巨大的场地上,上百个白色箱柜设备整齐排列,蔚为壮观。
海南州储能项目由180个白色箱柜设备组成,4小时最大贮电容量可达72万度电。 通讯员刘韵奇 供图
“120天,把180个箱体设备从空中吊装到位,组装起巨大的电池组,我们做到了!”吕阳难忘,今年3月初,项目建设启动时,工地上飘着鹅毛大雪,气温只有零下10℃。
强烈的紫外线灼得皮肤又红又痛,狂风大作吹得人睁不开眼睛,项目建设者都克服下来了,但每个重达三四十吨重的箱柜如何快速安装到位?站在工地、望着吊车,建设团队一次次思考提升工程效率的办法。最终,他们找到了。
传统施工方式吊装重型设备容易落不准、抓不牢,反复调整影响施工效率。为了提升吊装精准度,现场施工人员联系生产厂商,为电气箱柜定制了自主设计的专用吊具和吊装矫正辅助装置。前者能自动抓牢箱柜,快速起吊;后者能在地面形成四角定位区,让箱柜落地有了方位参照,这就如同为吊装箱柜安装了“自动把手”和“定位器”。这一设计果然管用,储能设备吊装速度提升了20%,实现180台设备“零误差”安装。
通过安装自主设计吊装配件,储能设备吊装速度提升了20%,实现“零误差”安装。 通讯员刘韵奇 供图
他们还在施工关键点位布下了高清摄像头,建立“天眼”线上视频监管系统,实现施工全流程360°无死角监控,让施工平稳高效推进。
项目于5月底完成储能设备吊装后,进入接线及设备调试阶段。相比同类项目一般150天的工期,施工时间压缩了20%。
“马上,一个更大的‘充电宝’等着我们去建设”,吕阳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刚刚中标了新疆奎屯200兆瓦/800兆瓦时储能项目,即将投入建设。“在广阔高原、戈壁荒漠,更多的‘绿色项目’等待我们去建设,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更多武汉工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