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精雕细琢水生植物群落,水果湖今夏镶上了“绿裙边”

访客 2025-08-02 15:54:35 1518
水果湖今夏经过精心雕琢,成功打造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水生植物群落,为这片水域增添了独特的绿色景观,通过细致的园艺设计和养护,水生植物群落呈现出优美的生态景观,使得整个水果湖仿佛穿上了绿色的裙边,这一改造工程不仅提升了水果湖的环境品质,也为市民带来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精雕细琢水生植物群落,水果湖今夏镶上了“绿裙边”

  夏日清晨微风吹拂,美人蕉花枝摇曳,远远望去,一道绿带环水。水果湖沿湖步道上,市民彭国胜晨跑归来,望着湖面欣喜感慨:“今年初,湖岸还是泥巴滩岸,现在变成了花草围湖的美丽景象,每次路过心情都格外畅快。”

  7月31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水果湖畔看到,水面清波荡漾,水中水草茂密,大片水生植物绵延湖边,如同一条翠绿的“裙边”,让这座城中湖更显精致秀美。

  水果湖“生态绿环”上美人蕉盛开。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摄

  大片水生植物绵延水果湖边,如同一条翠绿的“裙边”。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摄

  沿岸补种800米绿植连成生态环

  水果湖蓝线面积0.12平方公里,是景观调蓄型浅水湖泊。近年来,经水务部门持续治理,构建了水下生态体系,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然而,水果湖的生态景观依然与群众所盼有差距。

  谈及年初的水果湖,家住附近的居民魏女士直言:“湖岸边全是泥巴土块,杂草丛生,不是太美观。”

  武昌区湖泊维护站站长王聪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武汉降水偏少,水果湖水位较常年偏低,露出岸线滩涂,裸土岸滩最宽处可达20米,如同一道“湖畔疤痕”。不少市民反映,希望提升湖泊景观。

  武昌区湖泊维护站站长王聪和同事观察水生植物生长状况。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摄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瞄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聚焦扮靓水果湖片区,坚持以水域岸线美化为抓手,通过“微改造、生态化、强治理”,精雕细琢,打造水果湖立体生态空间,提升湖泊生态景观。

  今年3月,整治工作启动,至5月底基本完成。本次整改为岸线做了“大扫除”,共清理水草1200吨,在双湖桥、白鹭街侧水域呈对称形状,相互呼应,铺开一条800米长的生态绿环,在原有的分区治理的围格中铺设四季常绿铜钱草、安装浮岛,栽设美人蕉、鸢尾等植物,为“绿环”点缀缤纷色彩,提升湖心生态景观。

  “从窗外看去,水果湖好像一幅装饰画,漂亮极了!”现在,每天走到窗前,双湖桥住宅小区居民刘女士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蹲在湖边研究“试验田”换来绿带绵延

  怎样让岸线从裸土一片变为绿带绵延?王聪坦言:“不容易,整个过程称得上‘精雕细琢’。”

  起初,他们满怀信心地在岸边移栽了一片挺水植物幼苗,但没几天,小苗就耷拉了头,没长活。他们只好拔了继续种。接连几次失败后,他们发现原因:持续干旱让湖岸底泥含水量低,让苗子很难存活。

  接着,他们在湖中安装了水泵和喷淋机,安排人员对小苗日夜保湿,直到今年5月,湖水涨至岸边,这些挺水新苗终于养定,在这里安了家。

  湖泊养护人员每日巡查水果湖岸线,维护水生植物生长。长江日报记者宋磊摄

  “种什么品种、种到什么范围,都要蹲在湖边不断试验。”那些天,王聪经常和同事徒步湖岸,不断抓起湖泥仔细拨弄端详,看看裸土中原先沉水植物的根系是否存活,以确定挺水植物种植界限。

  大家沿湖岸划分若干“试验田”,种好一片,再种下一片,新植水生植物从双湖桥向楚河汉街方向不断延伸,于今年5月连接成环。

  眼下,“精雕细琢”仍在继续。

  “这片黑藻露了头,要马上修剪”“岸边那片美人蕉旁长了杂草,尽快清除”,7月31日上午,烈日当头,王聪登上作业船,忍着烈日眩光,观察水果湖底、湖岸四处,提醒着身后的作业人员,背后衬衫被汗水浸湿。

  水果湖中,养护人员每日实施湖面清捞和植物修剪。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摄

  盛夏季节是水生植物生长关键期,王聪和同事每天都要沿湖巡视,观察沉水、挺水、浮叶植物是否生长健康,及时养护修剪,以免植物衰败污染湖水;还要注意各类植物生长区域形态,防止无序生长相互抢夺生存资源、影响景观形态。

  走下作业船,王聪擦着额头的汗水说道:“在城市中建起一个稳定的水生植物群落并不容易,精心呵护,不断雕琢,才让这条沿湖绿带时时秀美、生机勃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