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语音乐剧《莫里哀》华中首演,艺术跨越时空引发共鸣
武汉热线wuhanews10月31日讯30日晚,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在琴台大剧院拉开华中首演帷幕,为第十四届琴台音乐节“国际精品单元”增添一抹法兰西艺术亮色。这部横扫欧洲多项大奖的作品,以古典与现代交织的舞台魅力,带领观众跨越时空与语言障碍、亲历戏剧大师的跌宕人生。
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演出现场。 记者冯爱华 摄
莫里哀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者,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出生在巴黎,父亲是为王室服务的装潢师。本应继承家业的他痴迷戏剧,20岁时加入艺人行列,和伙伴创办剧团,从此以莫里哀这一艺名踏上了充满荆棘的戏剧之路,带着剧团在法国城镇的街头巷尾、贵族府邸、宫廷宴会间辗转,在欢笑中揭示真理,用喜剧撕开社会的虚伪面纱。虽然作品屡遭禁演,他仍坚持站在舞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演出现场。 记者冯爱华 摄
400年后的音乐剧《莫里哀》,将戏剧大师的人生演绎为一出热烈浪漫的音乐盛宴与视觉奇观。演出开始前,数位“报童”在观众席间叫卖“号外”,瞬间将观众拉入17世纪的巴黎。该剧打破传统历史剧的严肃叙事,融入说唱、街舞等现代元素,以动听的旋律、节奏感十足的唱词和充满力量感的群舞推动剧情展开。演绎莫里哀创办剧团的艰辛时,演员们用说唱倾诉心中梦想;展现他与教会的抗争时,街舞动作碰撞出戏剧张力;刻画他与爱人的深情时,舒缓的都市音乐将细腻情感娓娓道来。
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演出现场。 记者冯爱华 摄
舞美团队耗时两年打造的“双层旋转机械装置”,为演出变幻出多个场景。外层还原17世纪巴黎街头风貌,内层可切换书房、宫廷等场景。当两座可移动廊桥在舞台中央缓缓交汇,枝形吊灯群骤然亮起如星河倾泻,舞台视觉与叙事节奏紧密契合,这一刻观众感受到最纯正的法式舞台美学。
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演出现场。 记者冯爱华 摄
“虽然在网上刷到过演出片段,但在现场的感觉非常不一样,远超预期”,观众李女士表示,从开幕时的报童、演出中走到观众席的演员,到中场休息时的诙谐提示“刷刷微信”,整场演出有太多“意外”带来惊喜。音乐剧爱好者吴先生则对该剧的场面调度赞叹不已,“灯光、音效、舞台装置和演员的表演无缝衔接,调度能力非常强,能在武汉看到这样高水平的音乐剧演出太棒了!”64岁的市民史先生第一次看外国音乐剧,“虽听不懂法语,但通过音乐、演员的肢体表情,完全能理解故事和人物,感受他们的情绪,这种艺术的共鸣很有意思”。
据悉,10月31日—11月2日,《莫里哀》还将在琴台大剧院演出5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