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技术与战略的双向奔赴 解码广西顶级AI合作伙伴的选择逻辑

访客 2025-09-19 15:15:38 68354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近日在广西南宁盛大开幕,据央视网报道,今年东博会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展示和经贸合作两个方面,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约3200家企业参展,展览总规模达到约16万平方米。

响应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的号召,本届东博会首次设立1万平方米的AI专馆,这也是东博会创办以来最大的单体主题馆。东盟国家也积极响应AI主题,国内外共约1200项AI产品和技术在这里同台竞技。

除了AI这一关键词,今年中国展区的高新技术展品比重也大幅增加。国外展览面积占比达到30%,东盟地区知名头部企业积极参展,展示从传统产业向高新科技的转型。

东博会相约南宁,转眼已经22载。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多领域友好合作的桥梁,东博会见证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的不断攀升,从2004年的8700多亿元,到2024年的近7万亿元,逐渐成长为彼此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合作中,广西作为唯一兼具陆地接壤与海上通道区位优势的省份,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深厚的文化纽带,成为了是连接国内14亿多人口大市场与东盟7亿人口大市场的关键节点。

据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团队在东南亚国家调研显示,东盟国家队AI、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表达了积极的合作意愿。面对这种开放融合的趋势,广西充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以AI这个技术“小切口”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并通过构建跨境产业链、深化多行业合作等方式,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例如今年4月,广西南宁“AI+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易厅”正式投入使用,展厅内陈列了110余件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已接待了众多来自老挝、越南、马来等东盟国家的商务代表团。据环球时报记者报道,有来自越南的厂商代表在参观后,果断下了300万美元订单。

此外为了配合本届东博会,广西还于近期举办了备受关注的“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吸引超3300支队伍参赛,其中来自东盟国家的参赛队伍达到10%,催生出智慧口岸、智能座舱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成果。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广西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已于6月底投入试运营。截至8月底,该中心已签约国内外人工智能项目51个,其中40个已落地,并吸引东盟6个国家的16家企业入驻。

种种行动,体现出广西在构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新高地上的野心。早在年初,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即明确“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尤其是在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明确指出推进全球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的背景下,广西的战略布局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其行动呈现出系统化、生态化和前瞻性的鲜明特征。?

走过二十余年,东博会的合作伙伴“朋友圈”也在稳步发展。今年共有24家企业成为东博会合作伙伴,包括沃尔沃汽车、灵伴科技、太平保险等。其中,科大讯飞凭借突出的AI翻译技术成为多语言翻译服务暨人工智能特别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同时也是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的顶级合作伙伴。在东博会上,讯飞以全维度AI应用支持体系,助力东博会实现了“全场景无障碍沟通”。

从大屏上实时跳动的七国语言同传字幕,到流畅主持开幕式的AI数字人,再到参会嘉宾手中的200台讯飞翻译机,东博会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斥着讯飞AI技术和产品的身影,展现了其作为“AI国家队”的技术优势。

技术与战略的双向奔赴 解码广西顶级AI合作伙伴的选择逻辑

基于核心AI技术,科大讯飞已经在教育、医疗、金融等赛道发布了20多个行业大模型,覆盖超过300个应用场景。截至8月底,讯飞开放平台已聚集超过900万开发者,累计覆盖终端设备超42.4亿。

在多语言翻译方面,讯飞星火大模型支持130多种语言,为“一带一路”等跨国建设提供了语言技术支撑,其多语言会议系统已连续7年应用于全国两会,累计服务超500万间会议室。东博会上,讯飞聚焦东盟市场需求,发布了覆盖10种东盟语言的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底座,以及基于底座开发的讯飞翻译SaaS、讯飞双屏翻译机2.0(东盟语言升级)、讯飞听见多语言会议系统(东盟版)等一系列定制化产品,适配跨境电商等场景。

同时,讯飞还参与了200多项国际与国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涵盖教育、金融、工业等多个领域。东博会期间,讯飞与华为一起启动了区域智能生态合作,与老挝科技与通讯部、马来西亚好享集团等多方签署合作协议,推动AI技术在东盟地区的落地应用与生态共建。

或许正是这些扎实的技术积累、丰富的落地实践以及开放的生态合作能力,让科大讯飞从众多AI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广西的顶级合作伙伴。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广西正形成“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特色发展路径。包括科大讯飞在内的诸多合作企业,也正在通过广西这一重要窗口,拓展技术在东盟市场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合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