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5.8万行代码“智导井冈”,华中师大“E语红途”实践队入驻长江头条
长江网讯 投入50天进行系统开发,最终完成5.8万余行代码的“多语种智慧导览系统”……近日,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E语红途 智导井冈”实践队奔赴革命圣地,参与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开展为期九天的实地调研,同时入驻长江网“长江头条”平台,持续分享实践所学、所为、所思、所想。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E语红途 智导井冈”实践队参与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任宇彤 摄
记者了解到,队员们在实践过程中参与了多维立体化学习课程体系,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仪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感悟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在专题理论学习中,系统研习井冈山斗争史,聆听革命后代讲述红色家风;在三湾改编情景教学中化身“红军战士”,深刻领悟“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在编草鞋、唱红歌等体验教学中体会革命岁月的艰苦与崇高。
实践队员们在编草鞋、唱红歌等体验教学中体会革命岁月的艰苦与崇高。任宇彤 摄
团队深入井冈山革命旧址群,在历史现场汲取精神力量。在八角楼感悟“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探索精神,在大井读书石前体会读“无字之书”的实践智慧,在小井红军医院感受“艰苦奋斗攻难关”的意志品质,在黄洋界哨口重温“炮声隆”般的战斗史诗。
队员们还重走红军行军路,体验急行军的艰辛;走进坝上村老乡家中生火做饭、促膝长谈,感受军民鱼水情深;参观革命博物馆、会师纪念馆,通过珍贵文物回望峥嵘岁月;在火炬广场“薪火相传”雕塑前庄严宣誓,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实践队深入井冈山革命旧址群,在历史现场汲取精神力量。任宇彤 摄
团队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开发的智慧导览系统实现了中、英、俄、法、日、韩、西等15种语言的智能互译与语音讲解,并创新运用用户画像与推荐算法,为游客智能规划个性化游览路线。“每一行代码都要对得起历史传承的责任,”测试组穿梭各景区确保系统准确稳定;算法组持续优化推荐模型;语音组精心调整外语讲解的语调语速,既保留历史厚重感又做到通俗易懂。目前,该系统已成为支持游客导览、学生研学和红色教育的数字平台,更是国际友人了解井冈山精神的“跨语言桥梁”。
实践队走访调研。任宇彤 摄
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实现了理论认知与技术实践的双重提升。大家表示,要将井冈山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作为的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传承红色基因,更要勇于创新创造,”队员们表示,将持续完善智慧导览系统,让井冈山故事突破语言壁垒,真正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