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直击:欢呼声排山倒海,钢铁洪流发出和平时代最强音

访客 2025-09-05 14:13:51 1753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报道:现场氛围热烈,欢呼声如潮水般汹涌,钢铁洪流发出和平时代最震撼的声音,这是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用热情和力量向世界宣告着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在这个时刻,人们共同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荣与强大。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直击:欢呼声排山倒海,钢铁洪流发出和平时代最强音

  钟摆悠悠走过80载,80响礼炮的轰鸣中,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正式开始。

  这是我近半个月来第2次通宵到天安门广场采访阅兵。8月23日,我冒雨在现场参加了第3次全要素演练。

  从8月27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正式接待开始,6场记者会和4次外出采访活动,从不同角度向世界展示这次活动的意义和亮点。如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

  长江日报记者在天安门广场见证阅兵盛典。

  凌晨1时起,我们分批赶到新闻中心旁的集合点乘车。2时30分,当我站在天安门广场时,现场灯火辉煌,80面五星红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1945和2025两个巨大的年号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遥相呼应。年号台以长城烽燧为主视觉形象,14米高、14个烽燧、14只鸽子象征着中华民族14年抗战历程。

  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已提前到位。来自首都高校的学生志愿者承担引导员等职责,他们要站立十几个小时,并不能直击震撼的阅兵现场。一名中国人民大学的女生笑着说,“我们会用耳朵听。”

  5时许,大批观礼嘉宾陆续赶到。广场上响起嘹亮的歌声,1300人的军乐团奏响雄浑昂扬的乐曲,大家跟着3000名首都高校学生组成的合唱团,高唱《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

  嘉宾凭请柬对号入座,座位上放着与座椅同色的观礼包,里面有国旗、雨衣、遮阳帽、风油精等物品。

  5万多人现场观礼。 记者柯丽芬 摄

  9时,纪念大会正开始,广场上欢呼声排山倒海,大家挥舞着红旗,现场仿佛一片红色海洋。钢铁洪流,隆隆而过,发出和平时代最强音,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当东风猛士从长安街驶过,在天安门城楼旁现场观礼的“中国汽车工业十大工匠”、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整车工厂总装检测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兴奋不已,激动地和周围的人分享喜悦:“这是我们东风制造的军车!”

  令人惊喜的是,现场观礼嘉宾中有“人民英雄”张定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企业家茅永红等来自不同行业的武汉英模代表。

  来自北京警察学院的学生负责放飞8万只气球和8万羽和平鸽。670多名学生每两人一小组,每组负责吹制450个气球。他们还通过旗语,使气球与和平鸽的放飞动作整齐划一。这些气球升空后,到一定高度爆裂后落地,可完全降解。

  10时30分许,五颜六色的气球和洁白的和平鸽飞向天际,将纪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纪念大会结束后,现场干干净净。 记者柯丽芬 摄

  两位英国记者问信鸽团队负责人侯鹏程,怎么看这次阅兵?他回答,在展示新式武器之后,专门放飞了8万只和平鸽,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中国阅兵是为了和平。

  盛典结束后,我见到参加合唱的北京大学学生周诺亚。被晒得脸通红的她,与去年在北大开学典礼上演唱《声声慢》时判若两人。她说,作为当代的青年人,要去把自己的青春奋力书写在祖国每一寸土地上。

  军乐团是广场上最早到位、最晚离开的团队之一。我在现场帮十多位乐手拍照留念,他们谢绝了记者的采访,还不希望留名。

  其中一人说:“当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不计其数,大多数人都无名无姓。我们能够在这里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纪念他们,是一辈子的荣耀。”

  我注意到,纪念大会结束后,现场观礼人员分批离场,现场秩序井然。不到1个小时,天安门广场和城楼两侧观礼台,都已经干干净净,观众随身带走垃圾,现场几乎找不到一片纸屑。

  12时后,工人陆续入场拆卸现场临时搭建的观礼台。 记者柯丽芬 摄

  当天下午,长安街及周边核心路段的管制陆续解除,交通逐渐恢复正常。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