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活用”老街区,21岁“老汉口”一口气写下12条建议

访客 2025-08-21 13:27:43 1740
近日,一位年仅21岁的年轻人针对“老汉口”街区提出了活化建议,他一口气提出了十二条建议,旨在重新焕发老街区的活力,这些建议聚焦于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街区文化价值,并吸引更多游客和居民参与,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和创新思维,这些建议为老街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活用”老街区,21岁“老汉口”一口气写下12条建议

  武汉热线wuhanews8月21日讯“花楼街的老故事,爸妈讲了无数遍;六渡桥的里份砖缝里,藏着爷爷奶奶的青春。”8月20日,21岁的音乐制作人吴迪在“长江日报城市留言板”上,一口气写下12条关于汉口历史风貌区保护的建议。这位祖上三代扎根汉口的年轻人,建议武汉“十五五”期间采取多种措施“活用”老街区。

  吴迪在民众乐园。本人供图

  吴迪的童年,是在六渡桥一带的街巷里份里穿梭长大的。洋楼的雕花能数出纹路,石板路的坑洼里能接住雨水,街坊邻居的竹床阵能从街头排到巷尾……都是他最深刻的童年记忆。

  “老建筑不是标本,得有人住、有故事、有烟火气才算真的活着。”吴迪说,这正是他写下12条建议的初衷:保存好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在吴迪看来,修缮是第一步。他建议借鉴中山大道改造经验,对汉口江汉老城区(如六渡桥一带)的里份、洋楼、历史建筑进行“精修”:给南洋大楼的雕花“补牙”,按同心里模式翻新大陆里、富源里,拆除违规搭建、复建原貌,让红色记忆有处可寻。

  “更重要的是让老建筑‘活起来’。”吴迪说“十四五”武汉在“活用”老街区方面有了成功探索:同兴里“修旧如旧”后,原住民开起咖啡厅、民宿,石库门里飘出拿铁香,成了“老汉口新生活”;咸安坊则用相声表演、文创产品留住在地文化,高端业态与老建筑碰撞出火花,节假日单日客流超7万人次。

  吴迪还建议给老城区“多吆喝”,建议用音乐、短剧、短视频讲好它们的故事。作为音乐制作人,他以武汉夏天为灵感创作《江城夏日》《汉口》等电子音乐,“想让更多人透过旋律,听见老城区的呼吸”。

  吴迪憧憬着,某天走过六渡桥,能看到修缮一新的洋楼里,老人在天井里晒被子,年轻人举着相机打卡,“那才是老汉口该有的样子——既有历史的重量,又有生活的温度”。

  点击下图建言献策:

  参与方式:

  1.扫描二维码,进入武汉热线wuhanews首页相关话题,留言参与征集,提交您的建言。

  2.登录长江网,点击进入“武汉市‘十五五’规划公众建言征集”专题(http://h5.jp.cjn.cn/plan/2025.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