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场景理解99%、30毫秒响应,东风牵头建设汽车具身智能实验室

访客 2025-09-30 13:07:30 1942

场景理解99%、30毫秒响应,东风牵头建设汽车具身智能实验室

  武汉热线wuhanews9月20日讯“场景理解精度要突破99%、安全响应速度控制在30毫秒以内、交互体验要达到‘用户零抱怨’。”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东风汽车智能化首席科学家、研发总院副院长陈涛提出了“汽车具身智能体”的三大指标,并透露东风已牵头获批建设“汽车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移动、清华大学等60余家产学研单位,推动这一新形态加速落地。

  所谓“汽车具身智能体”,是指汽车不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一个有感知、理解、规划、决策、行动和学习能力的“智能生命体”。未来汽车将像人一样具备“强健的体魄”“强劲的心脏”“智慧的大脑”和“敏捷的神经系统”。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战略热词,政策导向已经从“技术先行”转向“场景牵引、需求拉动”。陈涛描述,比如,当大模型识别出驾驶者情绪紧张,座椅、空调、香氛、音乐乃至语音助手的语气都会随之调整,会用温柔的语气提醒你“注意路况”;下雨天自动优化车内环境,长途驾驶时主动提醒休息,服务要更主动、更贴心。

  他认为,这种转变正在深刻重塑汽车行业。“过去的智能汽车,是堆功能、拼硬件。现在进入AI定义汽车的时代,用户需要的不是一堆冷冰冰的功能,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支撑这一理念的,是东风去年推出的“太极大模型”。它融合了超十亿组智驾数据和千万级座舱数据,具备千亿参数规模,覆盖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

  成效已经可见:在研发端,AI可自动生成造型、代码、仿真,加速新车开发;在制造端,大模型调度让产能利用率提升30%以上;在服务端,车辆健康监测准确率超过90%。

  同时,东风牵头开源了125万组高质量自动驾驶数据,已向8余家企业和高校开放,累计节省行业成本超3亿元。陈涛表示:“我们希望不仅自己用数据赋能,更要推动形成行业‘数据池’,让AI+汽车协同发展。”

  为系统性突破关键技术,今年7月,东风牵头获批建设“汽车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明确“车用具身感知交互、计算平台、算法模型、信息数据”四大研究方向,覆盖全技术链路,打通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堵点。

  但挑战依然存在。“行业还面临‘数据孤岛’‘模型碎片化’等问题。”陈涛直言。他认为,破解之道在于开放共享,“未来不能再是各家单打独斗,而要共建行业大模型、共享高质量数据,形成健康的AI生态。”

  在论坛的最后,他发出了倡议:“一起推动AI与汽车的深度融合,让中国汽车的智能化不仅跑得快,还跑得稳、跑得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