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半径空间”里的邻里新生活,从一张乒乓球台说开去

访客 2025-07-17 13:03:09 1019
在“半径空间”里,邻里新生活展现出新的面貌,一张乒乓球台成为邻里交流的起点,展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活力与和谐,通过乒乓球台的互动,邻里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种新生活模式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增强了邻里间的友谊与互动,为城市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半径空间”里的邻里新生活,从一张乒乓球台说开去

  武汉热线wuhanews7月4日讯7月3日,武汉市武昌的西斯莱小区,2栋的架空层里挺热闹。天刚亮,好些居民就聚在这儿了。有人在打乒乓球,也有妈妈带着孩子,去旁边的小角落看书。这个角落,名字挺好听,叫“半径空间”。地方不大,但都是根据居民自己的意愿开辟出来的。

  在武昌西斯莱小区2栋架空层“半径空间”,居民正在打乒乓球。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摄

  “从小区交付起,我就住在西斯莱,差不多10年了。”住在小区2栋的老党员马玉春亲眼看着这个架空层变了样。他也是参与改造的人。“一开始啊,就是想放张乒乓球桌。”马玉春说,“那时候我和几个球友一商量,就凑钱买了一张,想放在架空层里。”

  在武昌西斯莱小区2栋架空层“半径空间”,家长带孩子们在阅读角看书。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摄

  可架空层是大家的公共地方,想动它,得社区同意,也得所有业主点头才行。好在马玉春等人的想法和街道、社区改造“小微空间”的想法不谋而合。街道就赶紧把社区、物业、业主都叫到一块儿,大家一起想办法。很快,这个架空层“半径空间”的改造方案就定下来了。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600平方米的空间,安排了乒乓球室、阅读角、健身区,还放置了不少桌椅供居民休息。“我们想的不是光放一张球桌。”武车社区副书记杨晶说,“是想把楼下空着的地方用好,变成大家都能用的活动空间。老人有地方活动,小孩有地方看书,谁都能来。”

  上一年级的陈玉涵放暑假了,妈妈带她到阅读角,“这里图书有2000余册,早上凉快带孩子过来,还可以认识不少小伙伴”。一旁上五年级的倪语萱说:“这里的书比家里多。”

  居民从兴昌小路直达小区东门,不用担心下雨一脚泥。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摄

  架空层通往小区东门有一条“兴昌小路”,原来居民喜欢抄近路,下雨天踩得一脚泥,后来街道社区牵线,一家爱心企业捐资修建了这条小路。

  如今,“半径空间”里的“一砖一瓦”汇聚了各方爱心:电扇、照明、桌椅是社区配置的,图书是居民捐赠的,瓷砖是爱心人士捐的,铺砖用的水泥是爱心企业捐的……

  武车社区书记徐晓燕说,“半径空间”现在不只是个活动空间了,它更像一座桥,把社区和居民的心连起来了。不管是商量点小事,还是邻里之间有点小摩擦,大家都能在这儿坐下来,慢慢聊。

  

   

阅读
分享